誰不想開豪車,住大別墅?
然而現實情況是,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內,無數人蝸居在十幾平的出租屋內,每天擠著地鐵三點一線,為了生活拼盡全力。
更令人心酸的是,日前中科院最新研究發現,擁擠的居住環境不僅會導致老衰加速,從實驗結果來看,住小房子還會導致壽命“縮水”高達50%。
(資料圖)
這是怎么一回事?擁擠帶來的后果真能如此嚴重?
01 因為住宅狹小,壽命少一半?
據悉,中國科學院張知彬教授團隊在權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發文,他們選擇了哺乳動物田鼠,研究“居住地面積”對生物壽命究竟有何影響。
實驗過程中,他們在三個一樣大的箱子內,分別放入2只、4只、6只小鼠。并將其定義為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三組。簡單來說,他們模擬了人類從“兩口之家”到 “六口之家”的居住情況。
事實證明,擁擠的環境讓小鼠“不堪重負”。正常的小鼠平均能活36個月,但在實驗進行到15個月時,生活在高密度環境的小鼠全部死亡。而生活在低密度環境的小鼠存活率高達85.71%。結果顯示,因為生活在“擁擠”的環境中,小鼠的壽命直接縮水約50%。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除了壽命縮水這一差距之外,擁擠還導致小鼠大腦的端粒縮短,與人體老衰密切相關的P53和P21兩組指標均出現大幅上升。總結來說,擁擠讓小鼠衰老也顯著加快。
對此網友議論紛紛,高昂的租房成本讓他們難以逃離“擁擠”。那么有沒有一種辦法,能改變因擁擠導致的衰老呢?
02 “擁擠”難以避免,如何積極應對?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約有2.3億“租房人口”。對于北漂、滬漂一族而言,讓他們租大房子無異于“何不食肉糜”。幸運的是,科學家也在積極尋找對抗擁擠減壽的方法。
援引復旦科研團隊“時光哌”資料,近年來,學術界普遍認同DNA兩端的“保護帽”——端粒的長度和壽命呈正相關。
根據端粒學說,當端粒過短時,細胞就會停止分裂,人體邁向衰老。以色列學者曾在《Aging》發表一項重磅實驗,64歲老人連續高壓環境下呼吸純氧90天,端粒延長20%,這相當于人體年輕了25歲。
亮眼試驗數據下,歐美名人也開始使用相關器械。著名歌手賈斯汀·比伯被報道會使用高壓氧艙療養放緩端粒縮短;著名足球明星C羅也會在訓練后會使用冷凍艙,從而激活機體代謝、幫助運動恢復。
但這些黑科技使用成本高昂:諸如高壓氧艙一臺賣到幾十萬,幾乎等同三線一套房;相較于之下,今年在“時光哌”線下中心內,高壓氧、冷凍艙漂浮艙、光療艙等設備均向公眾開放。相比之下體驗門檻已經跌至4位數。
翻閱時光哌官網可知,自2019年以科普起家以來,四年來時光哌累計創作1500篇原創,全網粉絲突破百萬,和全球30多位頂尖學者關系密切。
今年時光哌線下中心在楊浦營業,并同步在其官網開啟預約服務。據國內財經媒體報道,其一經面世便在國內走紅,官網預約一度被搶到崩潰。深受國內數千萬需求群體認可。
如今隨著國內對衰老生物學研究不斷深入,除了對 “擁擠”帶來的危害直接干預。業內人士同樣認為:良好的生活方式也能改善人的居住狀態。
03遠離天花板,人能更自在?
2002年,一項調查顯示,居住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里,其患精神類疾病的可能性也會提高;就連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受到擁擠家庭的影響。
對此業內專業人士表示,遠離天花板,人能活得更自在。
畢竟親近自然才是遠離“擁擠”最好的方式。無邊的曠野、亮眼的繁星都能降低人體壓力,多出去走走,都能促進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