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22日下午5時,踩著嶄新的水泥壩頂路,秦皇島市盧龍縣下寨鄉劉黑石村黨支部書記邵艷明仔細查看劉黑石水庫壩體。壩體一側水庫波光粼粼,一側綠意盎然,寬闊的溢洪通道暢通無阻。“汛期可不能疏忽,尤其到了降雨天氣,我們縣鄉村三級責任人24小時在崗,巡查人員堅守在大壩上。”邵艷明說。
盧龍縣為低山丘陵區,干旱貧水,曾經因為缺少灌溉設施,作物產量極低。自1958年開始,盧龍縣大力興修水利,到上世紀80年代,建成了一條主干渠和120座小型水庫組成的“一渠百庫”為骨架的水利工程體系。隨著近十多年來對這些水利設施的改造提升,“一渠百庫”在防汛抗旱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一渠”為一條引青主干渠,全長52.3公里,貫穿全縣南北。12條分干渠輻射全縣東西,支渠、斗渠、農毛渠則盤錯田間。120座水庫總庫容近5600萬立方米,“一渠百庫”灌區控制灌溉面積3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1萬畝,年平均引水8640萬立方米。全縣12個鄉鎮286個行政村28.2萬人口受益。
劉黑石水庫建成于1970年,是“一渠百庫”中庫容最大的水庫,也是目前盧龍縣境內庫容最大的水庫。雖無河流注入,但四周山地陡峭,每當下雨,雨水會迅速向水庫匯聚。干旱時,水庫放水,可以惠及下游村莊農作物的灌溉。“劉黑石水庫下游4個村莊的農田大多種植水稻,水庫可以灌溉約1200畝水稻,還有周邊的果樹。”下寨鄉鄉長蘇麗芳介紹。
2010年,劉黑石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此后水庫的防汛作用更加明顯。今年汛期前,長473米、寬4米的壩頂路硬化工程完工。安裝的三個壩體安全監測設施,可隨時監測壩體異常。
自2009年開始,盧龍對全縣120座水庫分期分批進行了除險加固,2022年全部完工。
“抗旱、灌溉之外,‘一渠百庫’在汛期防汛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尤其是在改造提升之后,這種作用更加明顯。”盧龍縣水務局水旱災害防御中心負責人朱珈序介紹,“一渠百庫”在強降雨過程中的攔蓄洪水作用明顯,特別是遭遇短時強降雨時,上游區間來水先行蓄入水庫,減少大量水流傾瀉造成河道滿槽,待到洪水過去之后,再將蓄水按照需求處理。降雨期間,區間來水蓄入水庫,攜帶的泥沙在水庫沉積,可以減少河道淤積,防止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
“經過十多年的陸續除險加固,以及每年的精心維護,目前所有水庫都可以放心蓄水。再加上每年汛期,大家高度重視,不斷加強安全巡視,‘一渠百庫’旱時抗旱、汛期防汛的作用越來越大,保障農業生產的同時守護著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盧龍縣水務局三級主任科員徐光磊說。(河北日報記者 閆立軍 宋柏松 張輝)